一棟92米高的新綜合體,以起伏的曲線,繪出格羅寧根的天際線。這棟符合空氣動力學的不對稱建筑,立于小小的樹林間,樹林則為珍稀物種提供隱藏地。本案包括:兩個公共機構的辦公室設計、施工和籌措資金;國家稅務辦公室和學生貸款管理。來自RGD(國家建筑管理局)的委托內容包括:建筑設計、管理、工程維修、設施維護,期限20年。建筑包括2500個工作站、可停放1500輛自行車的停車區、可停放675輛汽車的地下車庫。建筑將被一座大型公共花園環繞,園內有池塘,以及多功能商業展館。
設計旨在為這些機構覆上更加柔和、人性化、可親近的外觀。高層建筑通常與20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相關,堅硬而有條理的外觀,包裹著宏偉的、難以接近的堡壘。相反,本案有意改變公共機構高高在上的外觀,代之以有機的、親切的、未來化的形式。
“我們極其關注人們會如何穿過這棟樓。辦公空間不以簡單的線性走廊引路,相反,每條走廊通向建筑的不同景觀,你能無窮盡地游走。建筑非常透明,連接周圍的景觀。”——Ben van Berkel說。
本案是歐洲最大型的可持續的新辦公樓之一。RGD想要一棟未來化的建筑,將靈活性、持續性和審美性相結合。為此,設計上需要全方位了解可持續概念,包括能源與材料消耗、社會和環境因素??沙掷m性體現在降低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樓層高度由3.6米降為3.3米,總建筑高度降低7.5米,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隨之減少。建筑內部與外部產生生物氣候,對人類和動植物都有益處。
全方位的建筑可持續性,是方方面面的綜合。
魚鰭
可持續和節能原則執行于外立面的設計,設有技術設備,對環境影響最小化。外立面具有遮陰、擋風、采光作用,以魚鰭為參照。水平分布的魚鰭阻隔大部分熱量,減少空調的使用。
混凝土核心激活
建筑另一個可持續化技術,是混凝土核心激活與地下長期儲存熱量的結合。對外部能源的依賴因此減少。
各工作區獨立控溫
創造一個健康的、高效節能的室內環境和員工工作區,也是設計的重點。充足的自然光、可調節采暖、通風、新鮮空氣,使建筑內的工作區舒適無比。
第11層樓
高壓通風系統,空氣經主工程軸自然流通,第11層樓的外立面鐵格降低了對人工通氣的依賴。
未來可能
數據中心和辦公室的剩余能量,可用于住宅供暖。這將于未來在周邊站點實現。
靈活性
最后,建筑可在未來轉變為住宅,無需大規模改動結構。為此,電梯、樓梯、技術空間的地點選擇非常謹慎,同時替換通常的1.8兆辦公室電網為1.20兆。
結論
多種主動或被動的環保節能解決方案,使其成為荷蘭最可持續的辦公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