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為廢墟高舉火炬,因為這是我自孩提時代以來一直追求的所有權(quán)。我想這是因為廢墟暗示過去的同時,也提供了重建的可能,因此,它包含著未來。讓這個地方如此獨特的是水流推動了水輪,因此在此處建了磨坊,用巖石建造堤壩和墻壁,山谷用以筑壩攔水,森林可以提供建造用的木材。事實上,這和我一直采用的方法如出一轍:將材料,技術(shù),工藝和多種使用可能性融合在工作中,這樣可以使你盡可能減少了時間的限制條件。我們的建造建立在過去傳統(tǒng)的建造方式上。石材,木材,混凝土,玻璃,天然石材這些天然材料都喻示著建筑是存在于自然中并來源于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是詳盡的,幾乎都是嶄新的,沒有什么是特別突兀的,建筑不應該是用來吸引眼球也不是用來引發(fā)人們思考的。相反,建筑學融入其中,并且首先,建筑是用來供人們在此度過時光的。
那里現(xiàn)在如何了?每一次,我來到這座房子跟前,都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已經(jīng)完全瘋了,在一個地方投資那么多,只是建了這么幾棟房子,然而,每次我來到這里時,便對自己說:一切本應如此。幸運的是,我不是唯一一個感覺并表達了這種情緒的人。事實上,這一切就像是發(fā)生了一個奇跡。第一天早上,當我在院子里享受一杯咖啡的同時,在不遠處,看到一個小狍子在山谷穿過草地。每天的清晨到日落,耳邊都流淌著潺潺的水聲。超大的玻璃窗讓室內(nèi)往外看的景色和在室外看毫無二致,仿佛就這樣過了幾百年。當天氣變熱的時候,你可以在超過二十米長的運河里游泳(但值得一說的是河水真的不熱)。植物的嫩芽破土而出。你一邊做飯一遍享受著舒適安逸的生活,你睡得像個嬰兒,因為水是一直流動著的,所以沒有蚊子!
Copyright 2025 Acs創(chuàng)意空間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0510330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