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Hospicio del Ave María y Santo Rey Don Fernando”教堂由奧地利皇后Mariana于1673年修建。1673年到1703年間,José del Arroyo, Felipe Sánchez, Teodoro Ardemans, Fillippo Pallota 和 Francisco de Sevilla等建筑師修建了教堂的一期工程和一部分主要建筑體。1721年,建筑師Pedro de Ribera對教堂建筑進行了重大改造—整合鞏固了建筑,并根據腓力五世發起的城市美化政策翻新了舊立面。1926年組織的“Exposición del Antiguo Madrid”展覽會成為博物館建立的最后一股推動力。這次展覽十分成功,并喚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正是因為這次展覽最終促使馬德里市政府決定建立“歷史博物館”,并于1929年向公眾開放。1919年,歷史博物館被稱為國家歷史藝術紀念館。
該項工程實施之前進行了大量艱辛的信息收集工作。這并不是一項普通的翻修工作,需要有新的植入。信息的收集工作旨在幫助翻新現有結構和空間,使其更好地發揮功能,進一步鞏固“歷史博物館”的地位。因此,設計師設計了全套具有毋庸置疑的藝術和歷史價值的植入工程—從恢復杰出的馬德里巴洛克建筑風格和增加具有高價值收藏品兩個方面保護文化遺產。
盡管鮮有舊建筑的原始元素(立面、第一間畫廊和小教堂),但設計師在設計之初便一直注重保留建筑的原始結構。原始結構是新舊建筑的紐帶,簡化了博物館布局和結構,形成令人滿意的展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