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我們把空間分成了上下兩部分。上面是所有的普通教室和辦公室等相對規整的功能,他們南北向布置,獲得最好的采光和通風;而下面是可以更加開放的功能,比如圖書館、運動館、食堂、活動室等,他們東西向布置,像城市展開。
下部建筑間夾著足籃排等室外活動場地,并被一組加寬了的400m跑道相串聯。如此,整個下部的開放空間或室內或室外,成為了孩子們學習游戲等活動場景的疊加,這本身就是最善良美麗的風景,為了使其向城市展現,我們特意把學校院墻也設計成了透明的里外都能休息的風雨長廊,使得學校里的孩子成為城市的景觀,傳播“正能量”。
下部的場地間載滿了大樹,樹干在下,樹冠卻伸到屋頂上,而這些下部建筑的屋頂,又成為了上部建筑的室外活動場地。所有36個班的教室全部在3層,每個班都能直接來到室外露臺,使得孩子們課間十分鐘也能到屋外撒野透風。這些露臺既可打架瘋跑,也可成為毎個班的種植自留地,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可以明目張膽的盯看樓下打球帥小伙。
而為了城市里的人能夠看到這些,更使得孩子們能夠相互看到,我們希望建筑能夠透明。并不是真的全是玻璃那種透明,而是透過大樹看天空的感覺,一層層疊加,半遮半掩,有點神秘,產生向往。為了加強這種深邃的吸引感,墻體做成了圓形,或虛或實的圓形疊加在一起。就這樣,我們試著把學校營造成會有強烈吸引感的空間:深邃,神秘,見一斑卻不可知其全。就像星空,密林,抑或躺在樹下滿是枝繁葉茂,我向往的卻是那縫隙間的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