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喜慶元素拉開福臨德福文化的故事序幕,以藝術玻璃燈海展現張燈結彩的喜悅氛圍。過廳主背景則是福字演繹,闡述了福文化的創意來源。電梯廳的祥云燈飾與地面的五福祥云遙相呼應,端景則是年年有余的福娃笑迎八方賓客。一層、二層以包間為主,地下為散廳部分,一二層采用回字形平面布局,為解決中間包間無采光及閉塞性問題,結合福文化元素,設置“福在眼前”鏤空金屬花格,以琥珀色的透光玻璃營造空間的溫潤感。門把手的朵朵祥云漂浮在走廊當中,空間轉換部位地面設置祥云圖案,走廊盡頭竹影婆娑,功能藝術化點菜系統以藝術裝置的形式設置于走廊不同區域。二層電梯廳對景形象墻是所有包間以福命名的集合體,是幸福讓大家圍在一起,凹龕內置以“洪福齊天”云紋陶瓷藝術品。
包間強調內建筑感,六面體造型簡約,以銅條勾勒使得全面富有畫面感,設計的重點則放在對家具陳設的推敲上,營造簡約而精致的氣質。地下散廳,彌勒佛的雕塑寓意著“幸福很簡單,知足常樂”。 發光的陳設壁龕墻、窗簾之間的灰鏡、通過空間層次感的設置解決地下室的壓抑感,透過彌勒佛一眼望去竹影婆娑的發光墻下數條錦鯉游于白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