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中國遼寧省遼東半島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 設計:Coop Himmelblau & Wolf D. Prix / W. Dreibholz & Partner ZT GmbH
- 攝影:Markus Pillhofer, Baumgartner GmbH, Kippenheim, Germany
大連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工業、商貿、旅游中心,位于中國遼寧省遼東半島的南端。城市目前正在經歷著對沿海棕色地帶和開發區興建的變革,在未來的十年里,這將完全改變這個城市的城市形象。這一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始終貫穿節能、低碳的環保理念,竣工后將成為該市節能建筑的示范工程。
該項目占地4.3公頃,總建筑面積14.68萬平方米,高59米,包括會議中心,劇院及歌劇院,展覽中心,停車場等功能區。在地面層上,一個公共區域可以允許不同的使用人群進入區分可訪問性,一些購物和展覽設施直接與會議中心相連,在大樓內部造成一種戲劇性的視準軸。實際的性能和會議中心位于高于入口大廳15米以上的位置。擁有1,600個座位和一個舞臺塔的大劇院位于這個建筑中心的核心位置,它的正對面就是一個擁有2,500個座位的用途靈活的會議大廳。這樣的布局,那個大舞臺就能被用做古典劇院,觀眾席以及靈活性多功能大廳。
小一點的會議中心空間圍繞著這個核心,像一個珍珠一樣,在不同的區域之間有一個小的連接,這樣從去不同的區域之間時能夠節省時間,大多數會議室和流動區域都能夠直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
通過這種開放流線性的布局,位于主要樓層的劇院和會議中心形成了一種由廣場和街道組成的城市結構,這一方面有助于通過可辨別的“地址”辨認樓內方向,更一方面,也提供了也提供了所需的非正式的會議地方,大廳之間的休閑和餐飲區域,還能看到外面的風景——一個開現代會議最理想的地方。
建筑設計以及項目開發的聚焦依賴于科技,建設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這個項目上,這些系統就像是一個建筑物內的混合動力城市。至于這個建筑物的技術結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考慮同一時間點建筑物內巨大的人流量,我們期望一個流通和舒適上的高標準以及一個國家的藝術建筑:高靈活性,低能耗以及較低使用其他自然資源。
結構是基于一個由兩個元素組成的夾層結構:“平地層”和屋頂。這兩個元素都是鋼空間結構,寬度在5到8米之間。整個結構高于水平地面七米,由14個立式復合鋼和混凝土芯支撐。一個雙層的外立面結構連接著平底層和屋頂,形成了一個負重的殼體結構。新設計以及模擬技術的應用,當地造船廠極大程度上彎曲鋼板的知識以及每年超過3萬噸的鋼消耗量使超過85米的跨越和超過40米的支撐變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