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Kaptein 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藝術家。他自學成才,創造了一系列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手工輕木木雕作品。這些作品看上去不太真實,卻又不完全虛構。對Kaptein 來說,木雕是表達自己內心感知的完美平臺,而木材本身已暗示著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關系。

1. 柔韌
“柔韌”反映了幾種現實情況:首先,雕塑可被理解為運動員或是印度教中的多臂神。其次,雕塑預見了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生物打印和身體變大已是常事,并被當作某種優勢來利用。最后,它喻指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刻被融合在了一起。

2. 無題
“無題”反映了圣經中的一段故事 ——“上帝看顧伊萊賈”。當上帝對伊萊賈講話時,都是有形和無形的默許;當他從洞穴中出現時,頓時便被啟發。

3. 檔案員
Jacques Derrida 曾造了這樣一個詞組“rampant archiving”(猖獗存檔)來表示“人們因為渴望在未來回味和體驗現在而規劃當下”的觀念。近半個世紀后,我們的生命在智能手機屏幕上不斷延續,因為那時我們都成為了數字學家。時光被轉變成數據,壓縮后讓它在數字小區分享,讓人們再體驗。那么“現在”就得以延續了。

4. 戛然而止
“戛然而止”體現了兩種打斷時間流、扭曲時空感知的策略:首先,這可被視作思維過程,就像置于時間之外;其次,這可被視作因故障而暫停或拉伸的媒體畫面,就像控制時間的方式一樣,比如被人點了暫停的VCR。兩者都體現了瞬間的拉伸或變形,可指不同時間模型之間的二分法,及其當前的狀態。


5. 速死
這是來自未來的遺骨嗎?社會的遺骨正在加速走向滅亡的腳步嗎?“速死”與“柔韌”一樣,或許可以從中預見成熟、穩定的人類形態。

6. 一次呼吸 一顆隕星
“一次呼吸 一顆隕星”探索的主題是人類的構成中包含了幾千年前爆炸的恒星。

以上內容節選自《ACS創意空間》雜志第十一期。《ACS創意空間》是一本以空間設計為主題的專業期刊雜志,逢雙月出刊,全年共六期。每期都為讀者網羅世界優秀室內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的最新作品,為讀者解讀時下最新的設計理念、藝術風格,和獨特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