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深處有人出家,有人在家。

道濟古村,其實就是今日的法云古村,藏在杭州西湖西側的山谷之間,距離靈隱寺與杭州佛學院不過一步之遙,作為杭州民居的代表,道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杭州最早的民居聚居區之一,相傳古村最深處的錢源就是杭州最早的縣衙所在地。這里保留了頗具歷史藝術價值的西湖傳統山地民居建筑,多建于民國時期。
道濟古村曾經是香煙縈繞的佛門圣地最接近紅塵的地方,當年山上布滿南朝三百六十寺時,道濟就已人聲鼎沸。在村民搬遷之前,這里是茶農的居所。有七大寺廟蜿蜒圍繞在古村周圍,為此俗世籠上了一層禪意與香火的空氣。

事實上在東漢、三國、兩晉于南北朝時期,中國曾掀過了一股寺廟建設的高潮,當時很多有錢人“舍宅為寺”,這樣的寺廟被稱為“宅院型寺廟”,想來當年的道濟古村周圍也許類似的寺院,只是滄海桑田,許多寺廟被毀,逐漸重新成為民居的居住場所,唯獨留下了如今的七座古寺。

其中東晉時印度惠理法師初來東土傳法時留下的四座:靈隱、靈順、永福、上天竺。都有一千六百年以上的歷史,那是杭州作為佛國的開始。

古村中的民居大多是兩層坡頂的建筑,黃泥、秸稈夯筑的土墻,上覆層層棕片;石砌房基墻的外圍,扦插花木作籬。由于過去雜居村民的房型不同,修繕的時候還特意去找了泥墻材料與專門的匠人將其修繕。



泥墻用泥和稻草混合,中間還要混合糯米以增加粘性,這種古老的修葺方法,能使用的工人最年輕的也要六十歲了。

不過即便有一些民居被用各種形式保存了下來,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仍每年消失八十到一百個自然村,這是個多么可怕的數據,卻又似乎是“城市”與“文明”的選擇。

大量的年輕人到城市務工:撤并農村中小學導致父母外遷陪讀,這樣的情況自然而然地導致了農耕效率的底下,農業凋敝,唯有老人們愿意呆在村子里,自然村陷入了一種“不亡而待盡:的狀態。

而我們似乎只能懷念,無法廝守。而這種“文明”的進步,不能不說是中國村落文化傳承與延綿千年的某種嘲諷。









“它們悄悄的逝去,沒有挽歌、沒有誄文、沒有祭禮,甚至沒有該別與送別,有的只是在它們的廢墟上新建的奠基、落成儀式和伴隨的歡呼。”

































Amanfayun的設計概念為“18世紀的中國村落”、 “保持原生態山野趣味的西湖山地自然村落”。
設計師Jaya Ibrahim說:“這個村子已經很美了,所以我要做的,只是盡量保持它原來的樣子”。

文|楊書怡
來源:地平線下的陳設
此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深思。
-------------------------------------------
關注:格瑞緹
新浪微博:格瑞緹-Greatea
網站:http://shop65465401.taobao.com
聯系電話:0755-82913355
投稿郵箱:1138229904@qq.com